《黄帝内经·上古天真论》说道: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。”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,亚健康盛行,人们希望身体回归健康,生活回归最自然的本态。
追根溯源,让身心回到自然本态。以“源”文化为核心,以文化艺术和健康养生为纲,以“大健康产业“为发展方向,传承和创新五境同源、药食同源、医武同源、生态同源、易合同源,倡导“回归本源,自然健康”的养生理念,億心源应运而生。
心为万法之源,“心源”即智慧的本源。心闲逸,源自然,汇心智,顺应产业发展之势,擘画经营之道,施展创新之术,億心源集聚海内外文化艺术和健康养生资源,进行产业融合和产品创新,实施“一核二道三网五源九术”发展战略,致力打造健康养生源文化的生活方式。
一核,以源文化为精神核心。二道,以文化艺术和健康养生为发展之道。三网,汇聚天网、地网、人网为億心源商业模式和战略布局。五源,传承和创新传统养生文化的五境同源、药食同源、医武同源、生态同源、易合同源,体验时尚与传统、文化艺术与健康养生相融合的品质生活,感悟和谐共生的至高境界。九术,开启“易、合、医、武、药、食、艺、养、游”源生活全维商业模式。
心源
心乃智慧之源。佛曰: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虚空不可思量。世间万物像时间一样,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,都在不停的变化中。必须透去现象看到本质。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体,是宇宙万有的本源,也就是悟道。明心见性所悟的那个道体,悟道就是见到那个道体的空性,心源是世间万物和人与事的气象。企业文化的魅力就是气象。气象的源头就是企业的人心。宝艺人把人心气象清净上善的智慧做为本源。
“形于色,色于情,净亦空,源于心”用心源理念与禅理打造的宝艺思想圭臬。大千世界精彩无比,用心灵的眼睛观察、体验世界色彩;用大脑的意念感悟世间的形态;明解形、色、情、理在精神世界中意识转变的空无之理,启发众人知识和智慧本源。
以平常心看破、放下执着,净空心灵,降伏其心,以清净心平等正觉慈悲,精致思想,真诚进取。智、悦谋划商机,寻找市场的空白,悟出资本赢利模式。提高整体综合力,建立具有勇于奉献,舍得付出,助人为乐精神的团队,提升精华,净化心灵,度化众生。提升宝艺企业品牌无形之本的核心价值竞争力和共享价值观。最终形成有形、有色、有情的项目。
一切皆有源,万物唯心造。心生万法道自然。万物皆因人心气象,人贵于一切万物。源于心,源于情,源于世间万物,源于神湾宝艺集团。
心源文化以保护、传承、体验灿烂精深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为纲,以释、道、儒文化为精神核心,重点突出佛教文化艺术的特点,受想行识,让人们体验色、声、味、觉,品、尝、学、看,触、法、游、乐,闻、思、修,性、空、灭,正所谓:八识转变体自圆。感受东方与西方、时尚与传统、宗教与艺术相融合的品质生活,得到心灵的净化,提升对生活与生命的感悟境界,达到修身、养性的目的。
宝艺集团董事长:李宗兴
2012年5月28日
心源养生文化
心源善于从优秀的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吸取养生的智慧和养分,文化似甘霖,润物细无声,以下是我们关于心源的养生心得:
宇宙所有物质的源起与存在,来自一般能量,这段能量让众生聚集在一起,彼此相互影响产生振动,陆续展示各种能量。在这之中,智者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力量——慈悲,诚心诚意地对他人的苦感同身受。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,敌人也是你的一部分。
练就慈悲之心,需要一颗平静的心灵。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,无欲则刚。无欲无求,超越于自然一直是人追求的境界,因此洁身自好和修身养性,是人修炼的一个目标,静坐冥一心,万缘不想,以能无思无虑,无念无欲,以至外无其物,内无其心也,心能清虚则明,心能静寂则定。人在定中,无思无虑,无欲无念,自然天清地宁,神明在躬。
古人说: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。”?平和愉悦,能培养高尚的品德,心情要清静安闲,排除杂念妄想,外界的事物不能扰乱内心,那么性志就可以得到适当养护。人养性一世,就能体验到自然之道。
除此之外,保持快乐心灵也很重要,用快乐来调理身保养形体,理顺思绪驱散忧虑,可以消除病灾。快乐是天地善气,精气聚合而成可以让心神明亮,因此安静可以生光明,光明又可护助心神,人若能通神明,又施行养生之道,就可以获得高寿。
传统意义上所说人能“成佛”?其实都是只要参透以上种种,保持平静、平和、平常、平凡、快乐、慈悲、包容、感恩的心灵,就可以即身“成佛”,保持健康长寿。
即身“成佛”的理想不仅在于个人的解脱,而是将整个世界转化为和平、富饶、幸福的美好境地,并且协助所有的众生得到解脱,获得健康长寿的秘诀。这种行为就是超度世人,可谓功得无量。
心源文化掌门人:李宗兴
2014年2月25日
天地人和万事兴
养德 静心 和顺 慎行 和乐 六节 九思
“一德”明代养生家吕坤说:“仁可长寿,德可延年,养德尤养生之要也。”
“二字”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“安”“和”二字。“安”即静心,“和”即顺心,安则物之感我者轻,和则我之应物者顺。
“三戒”孔子曰:“君子有三戒:少时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法门;及其老也,血气即衰,戒之在得。”
“四法”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:“养生之法有四:一曰寡欲,二曰慎动,三曰法时,四曰却疾。”
“五知”宋代周守忠说:“知喜怒之损性,故豁情以宽心;知思处之销神,故损情而内守;知情欲之窃命,故忍之而不为。”
“六节”明代医学家汪琦石说:“节嗜欲以养精,节烦恼以养神,节愤怒以养肝,节辛劳以养力,节思虑以养心,节悲哀以养肺。”
“七食”清代养生家石?成金说:“食宜早些,不可?迟晚,食宜缓些,不可粗速;食宜八九,不可过饱;食宜淡些,不可厚味;食宜温暖,不可寒凉;食宜软烂,不可坚硬;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,令极净。”
“八乐”石成金的“八乐”是:静坐之乐,读书之乐,赏花之乐,玩月之乐,观画之乐,听乐之乐,狂歌之乐,高卧之乐。
“九思”孔子曰:“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,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”
澳门中华心源文化艺术养生会
中山市心源文化艺术养生协会
会长:李宗兴
2014年2月25日